特斯拉的深夜之怂:洋买办败给了民族资本

特斯拉负责人陶琳也是个不可多得的“人才”:其谈上海车展车主维权事件的时候说,近期的负面都是她贡献的。我们没有办法妥协,就是一个新产品发展必经的一个过程。我们自己的调研显示,90%的客户都愿意再次选择特斯拉。

人才啊,说人家是负面贡献,我靠,难道还舔你不成?贡献一词从何而来?凭啥贡献你?你不会是帮着美国人赚钱的而已,有何特殊的?

再说了,解决事就解决事,何谈妥协?为何妥协?你怕啥?这词用的颇有不打自招嫌疑。

至于发展必经历的过程,这就是必须有一批小白鼠????喽?那好,那你就是说了不合时宜的话而必须承担责任的小白鼠,而且,这是一个新产品必须经历的过程。

呵呵,小陶估计次是在写辞职报告了。

放心,肯定批。

............

以上文字是前天写的,然后,批了:

总得有个祭旗的吧。

在中央政法委、新华社、央视、郑州市市监局等陆续点名后,特斯拉终于道歉了。

以上几个单位似乎不太在意上海方面的意见。

有料。

道歉信里说:坚决坚定地配合调查;尽全力满足车主的诉求。

这跟之前的“我们没有办法妥协”口径判若天壤。

怂了。

看来,特斯拉并非无所顾忌——在中国消费者的拷问之下,在舆论压力之下特斯拉低下了头。

特别好。

比起此前的倨傲姿态,特斯拉开始正视消费者的维权诉求,这至少体现了某种尊重——尽管这是倒逼之下的结果。

如果没有几大央媒与监管部门联合施压,特斯拉还会松口吗?

怕是悬,但也给足了面子,要不然,耐不住克不住的,就凉了。

负面缠身的特斯拉,不是不知道这次已深陷舆情危机,可态度傲慢、扯皮甩锅成了其惯常的油腻操作。

它的底气在哪?

监管疲软,铁粉的“无脑洗”。

但市场不会永远惯着特斯拉,监管也不会总是纵着特斯拉。

这次道歉,意味着特斯拉开始意识到一点:

特斯拉傲慢的底气正被质量缺陷所蚕食。

留给特斯拉肆无忌惮的机会,也真的不多了。

马斯克从火星回来没有?

该醒醒了。

在特斯拉之前,很多洋品牌都对中国消费者傲慢过。其他的不说,光车企就有丰田和大众等。它们为什么傲慢?

因为在中国卖得太好,有的车型,不加价就买不到。这些车企就吃定了中国消费者,恶意饥饿营销。为什么它们敢这样搞?因为它们的设计、质量、综合性能确实高过国产车一截。

还有,在很多中国消费者眼中,洋品牌代表着品质和可靠。比如德国车就曾被吹上天,其实,德国的品牌在欧洲也是经常出问题,什么尾气门、刹车门也都有过。

年轻人都开始选择中国品牌的汽车。无论外形设计还是内部质量,中国车都赶上来了。而中年人还在固守外国车比较好的陈旧概念,不过也快翻篇儿了。

因为,洋买办最终缩头,眯了,在民族资本面前怂了,这,才是本质。